視頻
香港電影的英文片名有多野?《跛豪》叫《To Be Number One》
2024/04/19

雖然只有短短幾個或十幾個字,但 電影片名卻是一部電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它能起到概括故事梗概、理念傳達、商業包裝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後來,為了國際發行的需要,華語電影最早是香港電影,都會加上一個 英文片名

1909年,香港第一部電影《偷燒鴨》曾于海外放映,當時就已經有了直譯的英文片名《Stealing the Roast Duck》,為國際觀眾提供參考。可是,出于文化背景和英文語法水平的差異,以及中文原片名的翻譯難度不同,那些香港電影的外語片名起得優劣不一,魚龍混雜,有些讓人覺得妙趣橫生,也讓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甚至是莫明其妙。

我們來看一下,那些經典的香港電影它們的英文片名叫什麼,翻譯出來又是個什麼意思呢?

1982年是香港新藝城電影走上歷史舞台的一年,這年他們憑借國際級大制作《最佳拍檔》拿下香港年度票房冠軍。

《最佳拍檔》由新藝城的大老闆麥嘉和歌神許冠杰主演,講述一個國際刑警(麥嘉)來港查案結果卻和神偷金剛(許冠杰)成為最佳拍檔的故事。 《最佳拍檔》的英文片名叫《Aces Go Places/Mad Mission》,意為王牌去哪兒/瘋狂任務,從電影的劇情來看,這個譯名還是比較達意的。

因為票房好,《最佳拍檔》做成了一個系列。可是那年新藝城還有一部小制作的經典,拿了票房第3,叫《難兄難弟》,石天、吳耀漢和鐘楚紅等主演,麥嘉、徐克、曾志偉、譚詠麟等驚喜字符客串;雖然沒有做成系列,但這個片名卻被其他同行做成了一個系列。

1993年陳可辛拍了一部《新難兄難弟》,梁朝偉、梁家輝和劉嘉玲、袁詠儀等主演;1997年王晶拍了一部《精裝難兄難弟》,陳百祥、羅嘉良、吳鎮宇、黃子華和張可頤、舒淇、陳法蓉等主演;同年,還有一個TVB的劇版《難兄難弟》,羅嘉良、吳鎮宇和宣萱、張可頤等主演,劇情和《精裝難兄難弟》一樣,只是演員陣容略有調整。

新藝城的 《難兄難弟》英文譯名叫《It Takes Two》,意為需要兩個人。電影中石天和吳耀漢兩位主角,為了追求愛情同時對抗惡勢力,最后找了一幫兄弟來幫忙的故事。這個片名,多少有些讓人拿捏不準。

《新難兄難弟》叫《He Aren’t Heavy, He‘s My Father!》,意為他不重,他是我的父親,這個譯法真的有點扯。可是,這部《新難兄難弟》確實也夠扯,因為它有穿越情節,梁朝偉飾演梁家輝的兒子,意外穿越到父親年輕的年代,剛好就是雷洛的年代;而且,梁朝偉角色的名字叫楚原,真正的大導演楚原則在片中飾演他的外公,名叫屈臣氏,劉嘉玲飾演他的媽媽。

劇版 《難兄難弟》英文片名叫《Old Time Buddy》,意為舊時的朋友,講述的是香港60-70年代娛樂圈的一些幕后傳奇故事,這個譯法頗有些懷舊色彩。

而王晶炮制的那部《精裝難兄難弟》,則是由劇版翻拍而成,除了演員陣容的調整,還加入了穿越情節。更有意思的是,這部《精裝難兄難弟》也有大導演楚原,他飾演的是讓主角完成穿越的神,名字就叫電影。

《精裝難兄難弟》的英文片名叫《Those Were the Days》,意為那些日子,似乎比那部原裝劇版更符合劇情,可是和難兄難弟的中文意思,卻相差了十萬八千里。【1960年,謝賢、胡楓還主演過最早的一版《難兄難弟》,英文片名叫《My Intimate Partner》,意為我的親密伴侶,非常意味深長。】

1989年的《賭神》成為香港年度票房冠軍,更掀起了一波賭片的熱潮。

《賭神》的英文片名叫《God Of Gamblers》,可以直譯為賭神。

1990年,周星馳成名作《賭圣》英文片名叫《All for the Winner》,意為全部為了贏家。

同年,周星馳和劉德華合作的《賭俠》,英文片名叫《God Of Gamblers II》,意思這是《賭神》的續集。

于是,1991年《賭俠Ⅱ之上海灘賭圣》英文片名叫《God of Gamblers III: Back to Shanghai》,意思是回到上海。

結果,1994年的《賭神II》英文片名就只能叫《God of Gamblers Return》,意為賭神歸來。

不得不佩服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的導演王晶,不僅會發掘電影的IP價值,還非常懂原裝英文。

《英雄本色》是1986年的香港票房冠軍,不僅要周潤發翻身爆紅,更引領了一波警匪片和英雄槍戰片的熱潮。 《英雄本色》英文片名叫《A Better Tomorrow/Gangland Boss》,意為美好的明天/黑幫老大。

1989年的《喋血雙雄》叫《The Killer》,意為殺手;1990年的《縱橫四海》叫《Once A Thief》,意為曾經是個賊。

很明顯,吳宇森的電影片名很有針對性;中文版是給中國人看的,名字有風格還有感情色彩;英文版則是給老外看的,太難直譯的英文干脆用最直接英文翻譯知道主角的身份就行了。

1991年的 《跛豪》叫《To Be Number One》,意為成為第一。作為香港梟雄片的開山之作,對得起成為第一這個名字,電影中跛豪也確實有雄霸香港地下江湖的雄心,可是這個名字怎麼聽都像是個體育題材的作品。

1995年的《古惑仔之人在江湖》英文片名叫《Young And Dangerous I》,意為年輕而危險;好像都對,又好像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特別是后面的續集都這麼譯。

1997年的 《黑金》英文片名叫《Island of greed》,意為貪婪之島,符合電影主角人物設定,可是和「黑金」這個[[大尺度]]的概念,還是相差甚遠的。

1998年的《龍在江湖》英文片名叫《A True Mob Story》,意為一個真實的暴徒故事,感覺比《古惑仔》好一點,不過全無電影中的人情味。

1999年的《暗戰》英文片名叫《Running out of Time》,意為時間不多了,竟然和中文片名不相上下,電影中劉德華的角色就是一個時日無多的絕癥患者。

同年的 《槍火》英文片名叫《The Mission》,意為使命,應該說翻譯得相當準確,不過如果叫《使命》恐怕票房會更差。

2002年的 《無間道》英文片名叫《Infernal Affairs》,意為地獄事務,因為電影中引用了佛家無意地獄的概念,所以這個名字還是很有想象空間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