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27倍!而且好處不止這一個
2024/04/23

近期江蘇徐州一所幼兒園因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式火出了圈。孩子們在幼兒園熟練地殺魚、烙餅、灌香腸,鹵豬頭肉,清明節的時候還做了榆錢窩窩。而且孩子們不僅燒火做飯,還養了雞鴨兔子。

很多外地的家長也紛紛來報名,還有一些大朋友也表示「29歲的我,想去讀大班」。

這種教育方式的意義,不僅在于寓教于樂,更是在教會孩子如何好好生活。

其實從2022年起,國家就制定了《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小學生和中學生要學會做家務,很多學校也已經把做家務這件事納入到了家庭作業中。

而且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做家務對于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勞動培養的不僅是孩子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更是獨立性、責任感,而且有研究發現,愛做家務的孩子,學習成績也更好。

一、幫助孩子提升責任感

家務不僅是一種生活技能,更是培養孩子責任感和獨立性的重要途徑。

哈佛大學的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相比,成年后的就業率為15:1,婚姻也更穩定。因為愛干家務的孩子責任心強,情商也更高。

當你安排孩子做家務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跟你討價還價:「為什麼要讓我做這個?」「我做了你要讓我多看會電視(給我一塊錢)」之類的。

這時候你要告訴孩子,他也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對這個家庭有責任,就像爸爸媽媽要賺錢養家,還要照顧他一樣,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自己要盡的責任,作為孩子,做家務就是承擔一部分的家庭責任。

很多家庭為了鼓勵孩子做家務,會采用物質獎勵的形式,這個方法是不建議的,這樣會讓孩子把做家務當成交易。相比物質獎勵,精神上的獎勵更重要。

比如,可以實行家務承包制,每個人負責一部分家務,然后互相檢查,尤其對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一定要給積極及時給與表揚,會讓孩子非常驕傲,也會更有責任心。

二、能促進孩子的團隊合作意識

當孩子和家人一起參與清洗餐具、收拾桌面、大掃除等一些家務活動,不僅可以提高效率,更可以增進親情,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

在家里不怎麼干家務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被家長捧著,寵著,很難從其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很難跟其他人和諧地相處,也很少跟其他人一起協作做某件事情。

可能這些情況在孩子小時候還好一些,但等孩子慢慢長大,尤其是上大學要住宿,工作后要跟團隊一起協作,沒有人會喜歡跟一個在宿舍從來不打掃衛生的人相處,也沒人會跟做事只考慮自己的人協作。

所以,讓孩子跟大人一起做家務,是培養孩子協作能力的好方法。

三、做家務的孩子成績也更好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經過2萬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做過一項調查,結果發現孩子不做家務的家庭,讓孩子做家務的家庭,孩子的成績優秀比例為86.92%。

而孩子不做家務的家庭,比例僅為3.17%,差了將近27倍!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孩子做家務不是更減少了學習的時間嗎?

當然不是,因為做家務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比如澆花,什麼花要多久澆一次水,要澆多少,每種花有哪些習性,這些孩子通過細心的觀察和查找資料,都能了解。

收拾衣服或者玩具,哪些衣服放在什麼地方合適,先放什麼后放什麼,能鍛煉孩子的邏輯能力。

而且這些能力,都是孩子在課本上學不到的。

四.如何讓孩子做家務

當然,讓孩子做家務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身體狀態來決定。

一般孩子在三歲前是模仿階段,家長在家做家務,孩子也會想來「幫忙」。這個時候不要阻止孩子,給他安排一些簡單的事情做,比如擦桌子、倒垃圾、收拾玩具之類的事情,孩子就感覺是在過家家玩很有意思。

或者帶著孩子一起做,孩子就感覺自己能夠幫助大人,可以做父母的幫手,內心會充滿成就感。這時再給予孩子一些正向反饋,孩子在成就感的基礎上,能夠激發孩子助人為樂的愉悅感。

當孩子到了三到六歲時,就會想要更多的勝任感和掌控感。這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做一些疊衣服、疊被子、掃地等一些家務。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一些安全性操作的家務。

到了小學低年齡段,家長可以教會孩子自己整理書本、收拾房間等有秩序并且考驗邏輯性的家務活。待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段,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飯,時機成熟的時候,就可以放手了,讓孩子自己獨立的完成一道菜。

培養孩子參與家務的習慣,會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受益終生。

責任編輯: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