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千人敵、萬人敵是不存在的?在古代一人一戰的殺敵記錄是多少?
2024/04/16

文章開篇先自設一問:古代武將中殺敵數量最多的是哪位?

可能會讓有些朋友脫口而出的答案,自然就是李元霸了。

能拿得動李元霸這對鐵錘的,都能在奧運會上整個舉重冠軍了

按照《說唐演義全傳》中的說法,這位隋唐第一條好漢擅使一對重達800斤的鐵錘(擂鼓甕金錘是《興唐傳》里才有的),胯下騎乘追風白點萬里龍駒馬,能日行一萬、夜走八千(平均時速約375km/h,比復興號運營車速還快),頭戴一頂束發烏金冠,身穿一副鐵水穿成寶甲,在隋末唐初那個天下大亂、英雄輩出的年代可謂是見神殺神、見佛殺佛——什麼宇文成都、裴元慶、雄闊海、伍云召、伍天錫,扛得住李元霸一錘還沒死沒傷的,這個牛都能吹一輩子。

英雄豪杰尚且如此,那些雜魚小兵就更不用提了。在四明山一戰中,李元霸單人獨騎擊敗十八路反王麾下的230萬人馬;紫金山一戰中又匹馬雙錘直面180萬大軍,兩柄鐵錘簡直化身戰術核武器,將180萬軍隊殺得就剩下65萬……

話說中國歷史王朝中養兵最多的北宋,巔峰時期全國的正規軍也不過140萬出頭,差不多就夠李元霸一天打的;再做另一個比較——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時的全國人口總數大約是4600萬人,10年后的唐武德年間就剩了不足800萬,我們取其中間值2700萬作為紫金山之戰時的人口總數,那麼就意味著李元霸一戰殺掉了大隋朝全國人口的4. 3%……

這樣的人物、這樣的事跡,也只能存在于小說中或異世界里,所以以上只能算是個笑談。

小說里的人物和故事,樂呵一下就行,當真就不必了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現實世界里,人類這種生物是有能力上限的。那些在很多人印象中「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名將、悍將,真正在戰場上的殺敵數量其實遠低于我們的想象。別說什麼萬人敵、千人敵了,要是在紛亂的戰場上,在沒有重重護衛以及堅甲利兵的加持下,還能在幾個敵人的圍攻之下全身而退的,都是頂了不起的英雄豪杰了。

而一人一戰殺敵最多的記錄,也不過「區區」數百人而已。

01

在秦末楚漢爭霸的那場著名的鴻門宴中,猛將樊噲憑借著挺身救主和狂啃大豬肘子而名垂青史。話說在漢太祖劉邦的麾下,百戰百勝有韓信,出謀劃策有張良,打理后方有蕭何,陰謀詭計有陳平。但要是到了擼起袖子直接開掐的場合,漢軍上下有一個算一個,還真沒誰敢說自己比樊噲還猛的。

可以說在秦末漢初那個時代,要是單拼武力值的話,除了項羽外恐怕也沒誰敢跟樊噲硬剛。

說樊噲是漢初最能打的,除了已死的項羽估計別人沒意見

那麼這位漢軍第一猛將戎馬一生到底取得了多麼輝煌的戰績?幸好太史公在百忙之中抽空記了一筆:

「從,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也就是說樊噲從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隨劉邦起兵開始,到漢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基本退居二線為止,在他15年的征戰生涯中共親手斬得176個敵人的首級,抓了288個俘虜;在他獨自領兵的戰役中,還曾打敗過7支軍隊、攻破5座城池、平定了6郡52縣,俘獲丞相1人、將軍12人,其他雜官11人。

看到樊噲的戰績,會不會有人突然覺得自己「也行了」?或者是不屑一顧的吐槽一句——漢初第一猛將,就這?

好吧,樊噲的殺敵數量看上去有點拿不出手,那就換西楚霸王項羽試試?

畢竟排除掉那些在小說和傳說中被無限強化甚至是編造出來的變態人物,項羽是在正史中公認最能打的第一條好漢——「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讀史管見·卷一》)嘛。

只可惜太史公給項羽作傳時,沒有像樊噲那樣對其戰績做出一個全面的統計(估計也不可能搞到這個數據),但在字里行間還是能讓我們感受到項羽非人般的強大。

在真正的歷史上,敢說自己比項羽能打的,基本都是在吹牛

在垓下之戰慘敗后,項羽逃至陰陵(今安徽定遠西北),麾下僅余28騎,而漢軍的追兵則有數千人之多。

正常情況下面對如此絕望的局面,正常人都會產生絕望的情緒,繼而投降或是自我了斷。可項羽畢竟不是正常人,在他眼中看到的不是必敗的結局,反倒是還可一戰的良機。于是項羽不但決定反擊,而且面對百余倍之敵居然還敢分兵,然后單槍匹馬殺入敵陣,親手斬將二員、殺敵百余,而己方僅陣亡二人而已:

「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即便在烏江邊那個真正的絕境中,項羽垂死掙扎,仍「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而自身僅「身亦被十余創」(引用同上)。可能是殺人殺過癮了或是殺膩歪了,項羽這才橫劍自刎。

項羽就如同一頭雄獅,而作為他的對手,就只能接受自己是頭綿羊的現實。

而像這樣一戰殺敵超過百人的戰績,項羽共有過3次,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故此項羽在正史中的地位極高,堪與其并列的唯有遠古戰神蚩尤。

項羽3次「百人斬」的戰績無人可比,能在一生中一戰殺敵百人以上的例子其實也極其少見——恕我才疏學淺,翻了半天資料,有確切記錄的也只找到了兩人而已。

在《三國演義》的故事中,「一身是膽」的趙云在當陽之戰中為救少主劉禪在曹營中反復沖殺,「懷抱后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后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名將都干掉了50多,雜魚小兵起碼得10倍于此不止吧?那麼趙云豈不是比項羽還猛?

趙云在曹營殺個七進七出的故事,在現實中并沒有發生過

但在正史中,這一切都沒發生。趙云固然保護了劉禪,順手還捎帶了個甘夫人,但他在戰斗中的表現也只能用平平無奇來形容: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于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

而在曹魏郎中魚豢撰寫的《魏略》中,趙云甚至連護衛少主的事跡都是不存在的——大耳朵爸爸自己撒丫子跑了,小耳朵兒子壓根沒人理睬。于是倒霉的阿斗不但被人販子拐賣到了關中,還在當地娶了媳婦。後來直到劉備拿下了益州,才通過張魯牽線找回了兒子。

但趙云在敵營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的事跡還是有原型的,那就是曹魏及西晉名將文鴦。

文鴦,本名文俶(在《三國演義》中叫文淑),是曹魏揚州刺史文欽之子,素有驍勇之名。嘉平六年(公元255年)大將軍司馬師廢黜魏帝曹芳,時任鎮東大將軍的毌丘儉和文欽等人起兵勤王,遭司馬師親率大軍鎮壓。當勤王軍戰敗、司馬師窮追不舍時,文鴛的表演開始了:

「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資治通鑒·卷七十六·魏紀第八》)

文鴦是真猛,堪比沒被逼瘋的項羽,但相比小說中的趙云還是差了點意思——畢竟子龍兄懷里還揣著個拖油瓶不是?

真正馬踏敵營如入無人之境的,是文鴦

而能跟「狂化」狀態的項羽相比的,則是北宋名將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