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寶寶突然像「魚」一樣打挺?其實是在傳遞這個信號,都是家長犯的錯
2024/04/26

有時候我們抱著寶寶的時候,他會突然像只小鯉魚一樣,使勁弓起身體,力氣還特別大,你不注意都可能從你的懷抱里「蹦」出去,把人驚出一身冷汗。

寶寶的這種行為,其實有一個專業的名稱,叫做打挺。

打挺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這個小小的動作,不僅僅是寶寶肌肉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更是他們探索世界、表達自我的一種獨特方式,它的出現往往預示著寶寶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發展和需求。

從生理上講,打挺是寶寶肌肉發展和運動協調能力提升的一個標志,也可能是寶寶在嘗試緩解身體不適,如腹絞痛、胃脹氣。而在心理層面,打挺行為背后隱藏的心理發展與行為表現之間的關系,卻常常被我們所忽略。

接下來我們將一起走進寶寶打挺的世界,探索寶寶內心的成長秘密,以及父母如何正確理解和應對這一現象。

01.心理發展與行為表現的關系

心理學認為,寶寶從出生開始心理發展就經歷了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

這些階段包括感覺運動期、前運算期、具體運算期和形式運算期。 在這個過程中,寶寶會逐漸學會認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能力。

比如:在感覺運動期(0-2歲),寶寶主要通過感覺和運動來認識世界,他們對環境充滿好奇心,喜歡探索和嘗試。

想象一下,一個六個月大的寶寶,當媽媽給他換尿布時,他可能會興奮地拍打床鋪,而這正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滿足好奇心的一種表現。

而在前運算期(2-7歲)的寶寶,開始發展語言和思維能力,他們更加關注自我,并嘗試通過模仿和學習來適應社會。

舉個例子,一個三歲的小孩,在公園里面模仿其他小朋友滑滑梯,他雖然動作笨拙,但是充滿興趣。其實就是孩子開始關注自我,通過觀察模仿學習如何與人相處。

和這些行為一樣,打挺行為并非無意義的肢體動作,它就像一面鏡子,是寶寶內心世界的反映。它告訴我們,寶寶正在經歷自己成長的特定階段,有著特定的心理需求。

了解了寶寶心理發展和行為表現的關系,我們需要更深入地探討寶寶打挺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

02.寶寶打挺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

上文提到,寶寶的打挺行為不僅僅是一種肢體動作,更是寶寶內心世界的一種表達。

1.對環境的探索和好奇心隨著寶寶逐漸成長,他們開始對周圍的世界產生濃厚的興趣,展現出要了解和接觸新事物的強烈欲望。

打挺,可以視為寶寶試圖更近距離地觀察和觸摸新奇事物的一種方式。

例如,當一個孩子第一次看到彩色氣球時,他會驚奇地瞪大眼睛,并伴隨著一次打挺。這是他對新奇事物的自然反應,他的打挺行為就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

2.對安全感的追求和依賴寶寶在面對陌生環境或者場景時,可能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出現打挺行為。這種情況下,父母的陪伴和安撫非常重要。

例如,在二胎家庭中,家中迎來新的弟弟或妹妹。若老大年齡尚小,僅七八個月大,他們可能會因為焦慮和不安,而頻繁出現打挺行為。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幫助孩子重建安全感,給他溫柔的擁抱和安撫,以緩解他們的緊張和擔憂。

3.自我表達和情緒調節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開始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打挺行為可能是他們在嘗試調解情緒、尋求關注和支持的一種方式。

以一個一歲半的孩子為例,當他累了或餓了,由于表達能力受限,他們可能會通過打挺來表達不滿。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將會學會用更成熟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03.如何觀察和應對寶寶的打挺行為

心理學家約翰·鮑爾認為,嬰兒與照顧者之間建立穩定的情感聯系是嬰兒成長和發展的基礎。通過這種聯系,嬰兒能夠感受到安全感,從而更好地探索世界和建立信任。

而寶寶的打挺行為,可能正是他在嘗試與家長建立聯結的一個自然表現。家長學會觀察并給予恰當的回應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家長應密切關注寶寶的打挺行為,觀察它發生的情境、頻率以及持續時間。

在排除寶寶身體不適的因素后,家長可以記錄寶寶打挺行為發生的具體場合,是否在特定的時間段、環境或與特定的人互動更容易出現,同時,也要注意寶寶打挺前后的情緒變化,比如焦慮、興奮、不滿等。

此外,也可以詳細記錄寶寶每天打挺的次數、持續時間、強度等,這有助于發現寶寶打挺行為等規律和潛在原因。

除了打挺行為本身,家長還應關注寶寶在打挺時的肢體語言,如面部表情、手勢等。這些肢體語言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寶寶的心理狀態。

如果是寶寶為了尋求關注、表達不滿,或者試圖逃避某些場合而打挺,家長應該及時給予情緒上的安撫,如擁抱、輕拍寶寶的后背,陪寶寶玩游戲,講故事,或者帶他離開那個讓他不舒服的環境等。

最后,如果寶寶的打挺行為持續嚴重,建議家長及時咨詢專業的醫生,以便獲得更專業的指導和建議。畢竟育兒無小事,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都牽動著家長的心。

好了,以上就是關于寶寶打挺以及它背后的心理因素。

那麼寶寶打挺頭后仰,是腦癱征兆麼?腦癱都有哪些征兆?

家長要記住,每一次打挺,都是寶寶在用自己的方式與世界溝通。通過正面的應對和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支持寶寶的成長,也能加深親子之間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