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國防工程炸出千年古墓,陪葬品堆積如山,竟一次出土兩件金縷玉衣
2024/04/18

銅印

他們在山坡上挖了四個大坑,發現下面都是由大石塊填充的。

越往下石頭越大,到最后根本搬不動,只得作罷。

根據這些情況,考古工作者推測這座山上還有別的墓。

可能是劉勝后妃的墓葬。

但由于這座墓至今沒有發掘,具體情況我們不得而知。

墓葬文物

由于劉勝夫婦的墓葬在兩千多年里沒有被盜,因此隨葬品非常豐富。

一共出土了10633件文物,包括金器、銀器、銅器、鐵器、陶器、玉器、絲織品、五銖錢等。

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兩套完整的金縷玉衣,這是國內首次發現。

玉衣也叫做「玉柙」,是兩漢時期皇帝和貴族死后的殮服。

圖10 剛出土的金縷玉衣

中國人用玉石陪葬的習俗起源很早,因為古人視玉石為集天地之靈氣的寶物,可以保護尸身不腐。

所以有條件的漢代人都會用玉作隨葬品。

《后漢書·禮儀志》規定,皇帝的玉衣是用金絲連綴玉片做成的,叫做「金縷玉衣」。

諸侯王、列侯等,等級稍低的人是用銀絲連綴的「銀縷玉衣」。

級別更低的還有「銅縷玉衣」。

之前人們只在史料中見過關于金縷玉衣的描述。

但它究竟是什麼樣子,沒人能說得清楚。

劉勝墓的金縷玉衣出土后,解開了這個千古謎題。

這兩套玉衣結構近似,形如鎧甲,都是由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組成。

圖11 修復后的玉衣

每一部分都可以單獨拆卸下來。

劉勝的玉衣長1.88米,由2498塊玉片組成。

這些玉石由來自遼寧的岫巖玉制成,玉衣上用的是金絲,重約1100克。

可能是由于劉勝體型較胖,所以玉衣的肚子做得比較大,修復后是鼓起來的形狀;

竇綰的玉衣長1.72米,由2160塊玉片組成,金絲重約700克。

兩件玉衣的許多玉片背后,都有用墨書的數字,可能是給制作玉衣的工匠編制玉片時,排順序用的。

當然,玉石并沒有保存尸身不腐的神奇功效。

考古工作者清理玉衣時,僅在兩套玉衣里發現了牙齒和骨渣。

劉勝作為諸侯王,按《后漢書·禮儀志》的規定,應該用的是銀縷玉衣。

圖12 長信宮燈

之所以用金絲的,可能和這時候金縷玉衣的使用還沒形成明確制度有關。

不是劉勝故意僭越。

竇綰墓出土的長信宮燈,被譽為「中華第一燈」,是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上的巔峰之作。

長信宮燈通體青銅鎏金,重15.85公斤,主體是一個跽坐的宮女。

她身著漢代服飾,表情恭謹。

左手托著燈座,右手提著燈蓋,右手臂為中空結構。

在燈盤上點上蠟燭后,煙灰煙油可以順著手臂進入體內,不會污染室內空氣。

燈盤的槽上還有弧形的銅擋板,可以左右推動,以此來調節光線方向和光亮大小。

這個燈上有九處銘文,從「陽信家」「長信」來看,它最早應該為陽信夷侯劉揭所有。

圖13 竇太后畫像

後來他的兒子參與「七國之亂」,劉揭被抄家,長信宮燈可能就是這時候被收入長信宮。

這時長信宮里住的是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

竇綰也姓竇,很可能出于西漢著名的竇氏家族。

按輩分來說,竇綰是竇太后的侄孫,也是孫媳婦。

最終竇太后又把這盞銅燈賜給了竇綰,竇綰死后,用它做了陪葬品。

這說明,即使在貴族眼里,這盞燈也算得上是一件珍品。

劉勝墓出土的錯金銀博山爐,通體有錯金銀花紋,是熏香用的。

早在戰國時期,人們就在室內放置各種熏爐,一是人們認為熏香可以驅邪除病。

二是營造一種飄渺的仙境氛圍。

熏爐的爐蓋形似層巒疊嶂的山峰,也被稱為「博山」形。

圖14 西漢錯金博山爐 腹徑15. 5厘米 通高26厘米

秦漢時期神仙方術之說盛行,人們認為博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隱藏著永生不死的秘密。

工匠將博山圖案運用在熏爐的造型設計當中,點燃香料后,煙氣從爐蓋的小孔里裊裊飄出,仿佛海上升騰的霧氣。

流光溢彩的群山,在青煙的掩映下更顯得瑰麗神秘,給人以無限遐想。

竇綰墓出土的朱雀銜環銅杯,也是通體錯金,制作精巧。

兩只杯子中間有一只朱雀,朱雀口銜玉環,昂首翹尾,腳下還踏著一只怪獸。

兩只杯子粗把,喇叭形座,裝飾有卷云紋和柿蒂紋,整個杯子上還鑲嵌了30顆綠松石。

剛出土時,杯子里還殘留有朱紅色痕跡。

圖15 朱雀銜環銅杯

因此考古學家推測這是放化妝品的器皿,一個化妝品盒子做得都跟工藝品一樣,可見劉勝夫婦生活得多講究。

要說生活講究,竇綰墓出土的壓席子用的銅鎮就是個很好的證明。

魏晉之前,中國室內傢俱種類不多,沒有凳子,人們坐在地上,身下鋪一張席子。

為了避免起身、落座時折卷席角或者被席角掛住衣服,古人會在席子四個角壓上重物,這就是席鎮。

漢代人不只將席鎮作為壓帷賬或席角的器物,也看作帶有辟邪用意的符號。

這對銅鎮高3.5厘米,長5.9厘米,可謂非常小巧。

但工匠還是一絲不茍地用金銀錯技術,在豹身上做出了梅花狀的花斑,頭上、腳上、尾巴上做出了點狀花紋。

圖16 錯金銅豹

豹子的眼睛是白瑪瑙做的,由于黏合劑里加上了紅色顏料,因此最后呈現出了紅色效果。

劉勝愛喝酒,墓葬中出土了一個制作考究的大酒壺——銅鎏金銀蟠龍紋壺。

高59.5厘米、重16.25公斤,表面裝飾富麗堂皇,采用了鎏金、鎏銀技術。

所謂鎏金鎏銀,指的是把金或銀和水銀混合,制成金銀汞劑。

然后涂在銅器表面,經過加熱,水銀蒸發,金銀圖案就附著在器物表面。

銅壺腹部是4條獨首雙身龍的圖案,所以得名「銅鎏金銀蟠龍紋壺」。

這個壺原先為漢代楚國楚元王劉交所有,七國之亂后被漢朝廷沒收,後來又賜給了劉勝。

圖17 「銅鎏金銀蟠龍紋壺」

結語

滿城漢墓出土的文物,充分展示了漢朝時期高超的冶煉、鑄造、雕刻等技術,也充分反映了漢朝的審美。

如今,大量的文物收藏在河北省博物院。

這里的《大漢絕唱——滿城漢墓》陳列,展出文物1600余件(套),共21個單元。

分別介紹了棺具、金縷玉衣、車馬、燈具、玉器、玻璃器、人俑、幄賬、爐具、日用雜器、醫療器具、文具文玩、錢幣、鐵工具、兵器、陶器等。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文物,還有透雕雙龍高鈕谷紋白玉壁、鎏金對獸形銅飾、中山內府」銅鑊、中山內府」銅鈁、錯金銀鳥篆紋銅壺、「當戶」銅燈、說唱俑銅鎮、鎏金鑲玉銅枕等,都很值得一看。

圖18 鎏金鑲玉銅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