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貝多芬:真正的英雄,非靠強力或思想稱雄,而是靠心靈偉大
2024/04/19

當然,也有人說貝多芬的演奏太狂野了,原因是貝多芬長著運動員一般的身體,手指像胡蘿卜一樣粗大有力,彈奏起來總是充滿力量。

總而言之,沒有錢,也沒有爵位的貝多芬,憑借著他獨特的音樂,撬開了上流社會傲慢的大門,成了那大門內的常客。

他告誡自己: 「千萬別狂傲得迷失自己,記住,音樂并不是上流社會的專利品,你要開拓自己的前程。」

在參加聚會的時候,貝多芬只玩音樂,從不巴結誰,管你是錢多還是權大。

有時候和朋友聚會,貝多芬突然就不理對方,獨自沉思,對方喊他也不應,有時還無端吼叫,發瘋似的跑出去。

朋友急得追著他跑,卻發現貝多芬拿著筆,像夢游一樣走進森林,彼時,小鳥在樹梢之間鳴叫,貝多芬就開始寫,朋友說:

「我明白了,他從家里跑出來,是讓音樂給迷住了,他在追求新的旋律,新的樂章。」

05

1796年,25歲的貝多芬,已經小有名氣,開始四處演奏,在柏林演奏的時候,台下的觀眾里,有一位是普魯士的國王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還多次邀請貝多芬到宮廷進行即興演奏,對貝多芬說:要不要留在柏林?

貝多芬不知國王什麼意思。

國王接著說:「想多聽聽你的演奏,可不可以長住這里呢?」

貝多芬婉謝了這份榮譽。

音樂上的成功,讓他欣喜,他說:「我若看見一個朋友陷入窘境,如果我的錢袋里的錢不夠幫助他,我只需坐在書桌前面,頃刻之間就解決了他的問題。

他提醒自己: 「我的藝術應當使可憐的人得益。」

然而,作為音樂家,他的耳朵卻出了問題,耳朵日夜作響。與此同時,他的內臟也備受痛苦折磨。

聽覺衰退得嚴重,他就避免與人見面,為的是使別人不至于發現他的殘障,聽力之于音樂家,有如視力之于畫家,是最重要的部分,可是現在,他的這部分能力,正在失去。

耳朵里一旦開始作響,他別的什麼都聽不見,只能祈禱耳鳴趕快停止。

早上醒來,如果耳朵不叫,他會高興得跳起來。

有時候耳朵不鳴,他卻聾了一樣,什麼也聽不到。

他的聽力反復無常,有時候聽得見,有時候聽不見,和熟人在一起,只看到對方的嘴巴在動,完全不知道說什麼。

貝多芬悲傷極了。

在劇院里,他只有坐在貼近樂隊的地方,才能聽到演員們的聲音,假如稍微遠一點,他就聽不到樂器和歌唱的聲音,假如有人高聲喊叫,貝多芬的腦袋簡直跟要裂開一樣難受。

他說: 「我時常詛咒我的生命。普魯塔克教我學會忍耐,我卻愿和我的命運挑戰。」

他憂傷: 「我是上帝可憐的造物,隱忍,多麼悲傷的避難所,然而這是我唯一的出路。」

耳朵是出現問題了,但心靈還是好的,他把自己關起來創作,《悲愴奏鳴曲》、《第一交響曲》、《七重奏》等作品不斷問世。

這些作品里,有悲傷,可并非都是悲傷,《七重奏》充滿歡愉,《第一交響曲》又明澈如水。

羅曼羅蘭說:「要使心靈習慣于愁苦,也需要相當的時間。往昔生活的美好,一下子是消滅不了的。」

06

1801年,貝多芬三十歲了,他愛上一個姑娘,為她寫下了甜蜜的《月光奏鳴曲》。

愛情很美好,但也令人痛苦。

貝多芬一想到自己的殘障,這份愛情就令他痛苦,一個殘障的貝多芬,能娶心愛的女人嗎?

另一方面,他心愛的女人,是一個風騷、自私、無知的女子。

後來,這個女子轉身就嫁給了一個伯爵,這使貝多芬的痛苦翻倍了,他擔心自己隨時自盡而死,還寫下了遺囑。

幸好,憑著他內心強悍的道德情操——自盡是不對的——止住了自盡的沖動。

苦難是弱者的地獄,是鑒別強者的鏡子,貝多芬從不屈服,他說: 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剛剛開始,我窺見了我加以肯定的目標,我每天都離它更近一點。

對于命運,貝多芬高呼: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多美!」

在《第二交響曲》中,憂郁的思想一掃而空,剩下的都是對幸福的渴望,都是對未來的期望。

他渴望幸福,渴望痊愈,渴望愛情。

1804年,《第三交響曲》也完成了,這是獻給為人類的自由和幸福而戰斗的英雄的樂曲。

《第三交響曲》演出的時候,批評者眾多,但也得到一些人的認可,可是當貝多芬的歌劇《費黛里奧》演出的時候,卻慘遭失敗。

有人說:「歌劇太長了,剪短一些吧。」

也有人說:「旋律過于平淡,沒有[高·潮]迭起的場面。」

還有人說:太沉悶了,放輕松一點就好。

聽了這些意見,貝多芬忍無可忍地說:「你們自己作你們的《費黛里奧》吧,要這麼改,還不如撕掉它算了。」

他也決定,要將這個歌劇完善,讓全世界的人刮目相看。

恰逢好友邀請他去家中莊園度假,貝多芬答應了,那里有更適合他創作的條件,在朋友的莊園里,貝多芬每天早上帶著筆記本走出莊園,在薄霧籠罩的氤氳的樹林里,看剛出巢的鳥兒在林中飛翔,邊走邊寫下腦海中浮現的旋律。

創作之余,貝多芬還和好友的姐姐特蕾莎談談戀愛,貝多芬坐在鋼琴前,胡蘿卜似的大手指談著巴赫的曲子,歌詞是: 「若愿以心相贈,無妨悄悄相傳,兩情脈脈,勿為人知。」

一邊談戀愛,一邊創作,絲毫不影響進度,《第四交響曲》很快就完成了,歌劇的改寫也完成了。

離開時,為了表達對朋友的感謝,他將從莎士比亞的戲劇《暴風雨》中感悟而來的樂曲《熱情奏鳴曲》送給朋友。

07

聽力出了問題以后,貝多芬更喜歡自然了。

在森林里,陽光透過樹葉落在地上的影,清晨山里氤氳的霧,晚霞紅遍天邊像火一般燒開的田野,土撥鼠在林間竄動,春日的花開在原野。

貝多芬被大自然這個溫柔的母親擁抱著,他的心漸漸平靜,優美的旋律,一點點出現,一個個音符,被記錄成章。

于是,《田園交響曲》來了,《命運交響曲》也完成了。

然而,由于戰爭的影響,維也納落入法軍手中,貝多芬的生活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他無法將作品拿到英國賣錢,貝多芬的生活變得艱難起來。

他對自己說:

不能服輸,要忍耐目前的困境。

寫好曲子是自己當前的困境,如此奮斗下去前途一定光明。

他還為自己鼓氣說:

依賴,唯有依賴自己才行,任何事都不能依賴別人。自己的幸福不是別人賜給的,只有自己去創造。

確實,他努力創作,1810年到1812年間,他靈感噴發,像聽到上帝內心的秘密,《雅典的廢墟》《史蒂芬王》《第七交響曲》《第八交響曲》《小提琴奏鳴曲》一個接一個地問世。

寫著寫著,貝多芬也會不時地鉆進精神的殿堂,想一探究竟,他想追尋一種真、善、美的藝術境界。

他開始構思《莊嚴彌撒曲》和《第九交響曲》,維也納貴族所求的音樂,貝多芬厭倦了,他不屑去寫。

曲高和寡,貝多芬得不到支持,資助他的人走的走,死的死,朋友們也所剩無幾,但是即便環境惡劣,他還是堅持真正的藝術。

08

貝多芬一生沒有結婚,更沒有子嗣,弟弟卡斯帕死后,他的遺書中請求貝多芬將唯一的兒子卡爾撫養成人。

貝多芬對這個侄兒很好,想方設法讓他去好的學校,但卡爾一身毛病,因為學校吃的東西不合胃口,他就不去上學。

他還告訴貝多芬,學校不教音樂。

後來貝多芬發現,這一切都是卡爾的謊言。

因為這個孩子的撫養權,貝多芬被控告上法庭。

不幸是人間的常態,貝多芬是人間尋常客,他也不是例外。

在痛苦中,貝多芬只能告誡自己:「杰出的人必能在痛苦與不幸中忍受而生存。

忍受過后,似乎苦盡甘來,貝多芬成了卡爾的監護人,連長久折磨著他的腸胃疾病也痊愈了,因此他涌出了無限的希望。

他開始全心創作。

耳朵出問題之后,貝多芬的脾氣變得很糟糕,動不動就發脾氣。

他叫傭人準備用餐,傭人沒有準備,他氣得大喊大叫,傭人被氣得直接辭職。

朋友還以為貝多芬瘋了,特來問候。

他也知道,如果這樣下去,是寫不出那個寧靜祥和的《莊嚴彌撒曲》的,自己都不平靜,創作出的樂曲怎麼能平靜!

他在筆記本上寫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