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不可能存在的神秘星體——黑矮星!為何仍然被科學家大量研究?
2024/04/16

當這個過程再次持續,接下來就是由內向外的爆炸。整個恒星的外部構造,由于爆炸而徹底不復存在。瞬時產生的亮度,比它作為恒星時候的亮度要高出幾千萬倍。

這便是人們經常聽到的超新星爆炸,或者說是超新星爆發。這一瞬間釋放的能量有多大呢?

根據天文學家的測算,爆炸產生的能量, 相當于恒星在數百萬年內釋放的能量總和。所以一旦出現超新星爆炸事件,亮度以及所產生的能量,遠遠超過太陽在死亡時的行星狀星云階段。

而且, 爆炸是瞬間發生的,而留下來的爆炸場面,則能持續數千年甚至數萬年。穿透爆炸場面,它的內部就是一顆中子星。

它的體積很小,推測有的半徑只有10公里。然而,它的密度卻大到難以想象, 據說超過了水密度400萬億倍。

密度如此高,質量自然也大到超乎想象。經過測算對比, 太陽這類的恒星在變成白矮星后,一湯匙的質量有兩三噸重。而中子星的質量,一湯匙就好比一座山的全部重量。

其實看到這里就知道,接下來它就應該逐步「黑化」了。它的歸宿是質量達到超過一個極限,科學界稱之為奧本海默極限。

一旦超過臨界點,它自身都無法對抗引力,之后就是黑洞。能夠吞噬一切,這就是質量大于太陽的恒星,在死后面臨的結局。

類似于假想黑矮星的存在一樣,天文學家也思考過黑洞接下來又會變成什麼。同樣,也因為遠遠超出了現在的宇宙壽命,一切也都是假設。

不管是太陽還是大質量的恒星,雖然在死亡后走向了不同的歸宿,但它們在逐漸老去的過程中,有些階段的經歷還是比較一致的。

而這個過程,對像人類這樣的生命體來說,是相當不友好的。

太陽會燒死我們

太陽在一刻不停進行著核聚變,且主要燃料就是氫,雖說量很大,然而也經不住持續幾十億年的燃燒。

等氫一旦燒完,太陽內部經年累月積累的大量氦,就會進行激烈的燃燒。這個過程被成為氦融合,相當于核聚變反應失控了。

瞬時就會產生爆炸,天文學領域這被叫做氦閃。爆發產生于瞬間,然而閃過后的過程卻能持續上百萬年。

就這樣,太陽會越變越大,氦的持續燃燒,使得其內部的溫度達到了上億攝氏度,這就是太陽的紅巨星階段。

一旦進入這個階段,彌留之際的太陽,就像一個殘暴的封建皇帝,將會拉上星系內的一切事物陪葬。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顯而易見的高溫,所有的生命體都跑不了。當然,如果那時候人類文明還在,而且也沒有離開太陽系的話,一切也會隨著太陽的死去而煙消云散。

但是,最會有例外的存在。

結語

2019年,天文學家發現, 名為WDJ0914+1914的白矮星附近,居然存在著行星。經過反復確認,天文學家分析認為,這顆行星可能并不是WDJ0914+1914之前恒星時代的行星,

而是在這顆恒星變成白矮星后,該行星才進入它的范圍內的。因為引力作用的存在,這顆行星就被已經死亡的WDJ0914+1914捕獲了。

天文學家進一步推測認為, WDJ0914+1914的附近還有不少行星,這些行星因為軌道的交叉,引力的相互拉扯,最終導致某些行星的運行軌道接近了WDJ0914+1914的范圍。

當然,這些也僅僅是天文學家目前的猜測,至于該行星在此之前又是如何產生的,還得做進一步研究才行。

也就是說,WDJ0914+1914在變成白矮星之前,如果有原本行星存在的話,它還是將其他行星都吞噬了。

因此, 目前的宇宙之內,一旦恒星要死亡,行星陪葬的局面還是無可避免。假設宇宙有很多生命體,而這些生命體的科技也沒有發達可以逃離的程度,那大機率會因為恒星的死亡,也有大量的生命被收割了。

從這個角度看,生命看似是獨立體,可還是跟宇宙的萬事萬物緊密相連,最終都逃不出宇宙的終極法則。

好在太陽的壽命還有數十億年,人類的文明能否延續那麼久,科技能否發展到超越恒星死亡存在的地步,一切就看人類基因的表現了。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