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千古奇冤洗不清!怕老婆的唐高宗李治,其實功業才干不亞于父祖
2024/04/17

所以接手這麼一位英明神武的老子的遺產,李治理論上啥也不干,甚至胡作非為的不太過分都可以躺贏。

貞觀之治起碼在對外影響力上,幾乎達到了中國王朝史上的巔峰

事實上并非如此。

表面上看,李治即位之后以他的舅父長孫無忌出任太尉兼檢校中書令、李勣為尚書左仆射,并以此二人為輔政大臣,貞觀舊臣如褚遂良、于志寧、張行成、高季輔、許敬宗等都在李治手下執掌樞要——永徽朝跟貞觀朝相比,除了皇帝換了人,其他的似乎沒有任何變化。即便是在治政上,上到李治下到朝臣都還依照李大帝當年制定的法令執行,頗有蕭規曹隨之相。

可表面的平靜之下,孕育著翻天覆地的風暴。

永徽四年,李治的幾個妹妹(還有姑姑)領著一群駙馬打算謀反,密謀擁立荊王李元景為帝(房遺愛的弟弟娶了李元景的女兒)。最終事情敗露,駙馬們被砍死,公主們被賜自盡,長孫無忌等人趁機清除政敵,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以及執失思力、宇文節等人都被牽連而或死或貶。

李治的親姐妹要造他的反,李治的親舅舅肆無忌憚的假公濟私,為什麼會發生這樣詭異的事情?還不因為李小三是個慫包、軟蛋?

可這事也不能怨李治啊!要不是因為李小三又慫又軟,恐怕早就被他那兩個如狼似虎的哥哥先下手為強弄死了,他老子李大帝也不會本著保全兒女的慈父之心讓他跳級當上太子。 可能李大帝以為大唐江山經他之手已成鋼澆鐵鑄一般,太子只需守成即可。而軟弱對于守成之君而言,實在算不得什麼大毛病。

可要是李大帝還在,誰敢造反?誰敢假公濟私?

其實不光是李大帝,包括李家的親戚和滿朝文武,都被李小三的影帝級演技蒙蔽了雙眼。

李大帝戎馬半生,殺人無算,可是對于身邊人(想跟他奪嫡的兄弟不算)卻心慈手軟,連殺個侯君集都殺得磨磨唧唧。可是當皇帝換成了在眾人眼中的老實孩子李小三的時候,妹妹、妹夫說殺就殺了,親兄弟也是一刀一個,宰掉幾個重臣良將更是不在話下,更夸張的是連他的親舅舅長孫無忌也被李小三斗倒批臭,最終慘死。

長孫無忌確實有私心,但對李家忠心耿耿,所以死得有點冤

長孫無忌那是什麼人?人家是貞觀年間的皇帝之下第一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關隴勛貴的領袖,更是李大帝托孤輔政的百官之首。在永徽朝,皇帝說話可能有人敢陽奉陰違,但要是有人敢把趙國公的話當作人體排泄出的某種氣體的話,大機率的從此徹底完蛋。

可是就在永徽六年,李治與長孫無忌因在廢后一事上的尖銳矛盾,關系近乎決裂。4年后,中書令許敬宗密告長孫無忌謀反,李小三甚至不容他舅舅抗辯,便下詔削去其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隨后又使人逼迫長孫無忌自盡。

要知道長孫無忌可是在李治爭儲過程中起到過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他即位之后,長孫無忌盡管也不無私心,但本質上仍是在忠心耿耿的輔佐他的大外甥。可長孫無忌畢竟是權傾朝野的關隴勛貴的領袖和代言人,當李治發現關隴勛貴成為他掌控大權道路上的絆腳石時,馬上毫不猶豫的將他親愛的舅舅像個垃圾一般的一腳踢開。

至此從北魏起就顯赫無比的關隴勛貴集團,開始走向了末路。

李小三就是這麼狠!

如今人們對李治的印象,應該是那個被一代女皇踩在腳下的小男人吧

而且李治非得廢掉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的初衷,也并非傳說中他對這位小媽愛得有多深(或是有多怕),他所針對的目標仍是手中權力的大敵——世家門閥:

「遂良對曰:‘皇后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曰: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此陛下所聞,言猶在耳。皇后未聞有過,豈可輕廢!臣不敢曲從陛下,上違先帝之命!’上不悅而罷。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經事先帝,眾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萬代之后,謂陛下為如何!愿留三思!臣今忤陛下,罪當死!’……上大怒,命引出。」(《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九·唐紀第十五》)

李小三他爹、光耀千古的李大帝跟世家門閥斗了一輩子卻成果寥寥。 而以慫包軟蛋和怕老婆著稱的李治卻敢于直面尖銳的矛盾,寧可冒「違先帝之命」的風險也對手中的權力寸步不讓,更不肯任由臣子擺布,甚至不惜對自己的親舅舅下死手——一個軟弱的皇帝可能有這樣的膽量、狠辣的手段?

李治若是這樣的慫包軟蛋,就不可能有後來的文治武功了。

李小三的文治之功——與貞觀之治相比毫不遜色的永徽之治。

如果要形容唐太宗李世民的性格,「嘚瑟」一詞肯定不全面,但絕對是一個鮮明的特征。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對李大帝的事跡如數家珍,哪怕是些比偷雞摸狗更加惡劣的見不得光的破事,后世也基本能夠一清二楚。

李大帝是個爽快人,好事壞事他都干,而且大都肯承認

李治的性格跟他老子相比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打著「仁孝」的幌子悶聲發大財——我有個那麼牛的爹,你們記住他就行了,至于我李小三干了些啥,用不著你們管!

所以后世對唐高宗李治的評價,也大都掉進了他挖的深坑,什麼好事都往他爹身上貼金:

「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九·唐紀第十五》)

事實上李治治國確實繼承了他老子的豐厚遺產,不過對于他看不上眼或是認為不對的地方,李小三卻是立馬忘了「仁孝」

是什麼玩意,不但說改就改,甚至一腳踹翻也毫不客氣,完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比如李大帝留給他的貞觀舊臣,如長孫無忌、李勣、褚遂良等人,為了保證軍國大事的事順利過渡,他重用了一段時間。等到用不順手或是看不順眼以后,他就該撤的撤、該砍的砍,連親舅舅都弄死了,還有誰敢不服的?

然后他又親手提拔了如辛茂將、盧承慶、薛元超、韋思謙、張文瓘、魏元忠等不得志的老人或是意氣風發的新人,建立了能讓他絕對掌控大局的朝堂班底。

李大帝最著名的善政就是虛心納諫,于是李小三也虛心。不過老爹實在太懶,才三日一朝,當兒子的看不過眼就改成了一日一朝。天天上朝導致審美疲勞,大臣們沒啥可諫的,李小三還不高興:

「上謂五品以上曰:‘頃在先帝左右,見五品以上論事,或仗下面陳,或退上封事,終日不絕;豈今日獨無事邪,何公等皆不言也?’」(《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九·唐紀第十五》)

李小三有點像是沒事找事,可他確實是看著滿朝大臣不順眼。為啥呢,因為這幫大臣們基本都是出身世家啊!

世家門閥自漢末崛起,一直到晚唐亂世被殺干屠凈,幾乎影響了中國800多年

世家這玩意自興起之后就成了皇帝們的死對頭。從漢末到唐初,王朝不知興滅了多少,皇帝更是換了快兩百個,可世家差不多還是那些世家——這就很可怕了,他們不僅掌握著大量人口土地,還控制著幾乎全部的輿論和教育資源,于是順理成章的壟斷了官場。 皇帝要是得不到世家的認可,屁股下的那張龍椅都坐不穩當,有人可能不拿皇帝當回事,可是誰敢招惹世家?保你見不著第二天清早的太陽!

這讓身為權力動物的皇帝怎麼活?隋朝的楊氏父子就跟世家門閥斗了個死去活來,結果可以說間接在世家手上身死國滅。唐朝開國以后繼續戰斗,可惜也沒啥成果,不過蔫壞的李小三卻有自己的主意,他的目光盯上了科舉。

科舉不是個新鮮玩意,打算拿科舉收拾世家的李小三也不是第一人。比如他那個嘚瑟的老子李大帝,看見幾個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的小官就敢把牛皮吹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