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瑞幸爆火的“生椰拿铁”,在新加坡“塌房”了!
2024/04/24

上个月,瑞幸在新加坡连开两店。 

新加坡政府有一项特殊的监管要求,在新加坡出售的饮料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糖分、饱和脂肪含量等数据来标注分级。瑞幸自然也要遵守这项规定。很快,兴冲冲进入门店的粉丝,就发现不少饮品,都因为含糖量或者饱和脂肪含量过高而被标注成了C级和D级。瑞幸开进新加坡,它在海外有着怎样的表现呢,一起来看看吧

最受欢迎的生椰拿铁被标注为D级。很多人喜欢的厚乳拿铁、橙C美式,则被标注为C级。“本来橙C美式是我的人生饮品,想着到新加坡终于能喝了,现在好了,不敢喝了”,一名消费者在小红书评论。

小红书博主在新加坡发现瑞幸的分级

我国也在试行饮料的营养分级。3月底,上海率先开始试行饮料的A、B、C、D分级。由于仍在试行阶段,大多数奶茶品牌,包括瑞幸都没有参与。

新加坡的消息传回中国,也引起了不少中国消费者在小红书上的哀嚎,本以为全是天然的原材料就会健康,没想到生椰拿铁这么“危险”,“给我干沉默了”。

也有人毫不在意,“贴了也没用,我心里有数,好喝的不健康,健康的不好喝”。 

高糖饮料,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批判了几十年,但人们依然爱喝,厂商依然在卖。在今天,消费者和糖饮料的关系更加复杂,也碰撞出了更多的商业机会。那么,在健康潮流越来越不可逆转的今天,饮料品牌该怎么办呢? 

生椰拿铁“塌房”

生椰拿铁为什么会被标注为不健康的D级呢?

首先看新加坡的营养标准是如何分级的:A级饮料规定含糖量每100ml小于1g,不含甜味剂或饱和脂肪,例如纯水、纯茶、无糖苏打等。B级饮料规定含糖量大于1g/100ml,小于5g/100ml,或者含甜味剂但不含饱和脂肪,比如代糖碳酸饮料、低脂牛奶等。A级和B级饮料被视为相对健康的饮料。 

而C级饮料的含糖量大于5g/100ml,但小于等于10g/100ml,或者含饱和脂肪但小于等于2.8g/100ml。例如:果汁、咖啡饮料、全脂牛奶等。

D级则是大于这个范围的所有饮料。C级和D级被视为不健康饮料,不推荐经常饮用。 

然后我们再来看生椰拿铁的默认配方:200毫升的厚椰乳(椰肉和椰汁打成的椰浆)+60毫升咖啡液+两泵(20ml)糖浆,再加上冰,总量为300ml。尽管它的糖含量是C级,但100ml厚椰乳就有5.6g的脂肪,其中饱和脂肪超标,被打入D级。

经常被用于制作生椰拿铁的菲诺厚椰乳的营养成分表

新加坡政府这项政策的目的,是控制新加坡人的糖摄入含量,降低国民患上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从而减低国家医疗负担。根据官方统计,新加坡人每天平均摄入60克糖,其中一半以上来自饮料。

 

但这一标准并非百分百科学。瑞幸的厚乳拿铁和澳瑞白被定为C级,主要是因为添加了牛奶,牛奶中有天然的乳糖、饱和脂肪含量也较高因此评级较低,但其实它是健康的饮品。橙C美式则是因为添加了果汁,果糖超标,不算健康。

营养分级的风也吹到了国内。包括瑞幸在内,多个饮料品牌可能很快在国内也要接受类似的管理。

3月底,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制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开始试行。上海的分级依据则是根据饮料中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含量来分A、B、C、D级。

霸王茶姬是实行该分级的品牌之一

《戒糖》的作者罗晓此前曾在食品法规界有丰富工作经验。她对20社表示,尽管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多个发达国家都有食品健康分级制度,但多数地区没有对饮料的单独标准;从这点来看上海算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且,上海比新加坡多了一个反式脂肪酸的标准,更加合理。 

但和新加坡不同的是,上海的分级只是推荐,不是强制要求。目前,奈雪的茶、霸王茶姬、快乐柠檬等现制茶饮品牌,正在上海市疾控中心指导下进行试点。 

其中最强的驱动力,就是中国也和新加坡等国家一样,面对着肥胖问题的困扰。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成年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加起来超过50%;而中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和超重率加起来已经达到19%。

饮料里的糖是游离糖,会迅速升高血糖,提供热量却不带来饱腹感和其他任何营养素,在营养学中被称之为“空热量”。很多人其实已经对含糖饮料不健康有一定认知,但随着这几年新茶饮、咖啡品牌不断崛起,消费者对于这些配方多变、形式多样的鲜制饮品中,究竟有多少糖和脂肪,其实并没有那么了解。

“糖”的新消费生意

在新消费最热的那几年,风投圈喜欢鼓吹的一个东西就是,“合法成瘾”的产品最值得投资。比如糖,比如咖啡因(还有现在受到严格监管的电子烟),只要人开始密集摄入,就会渴望更多,逐渐成瘾。糖的生意,就是甜味的生意。

很多品牌都在这一点上做得很成功,比如蜜雪冰城、霸王茶姬、茶百道等等。瑞幸更是通过糖+咖啡因的叠加打出王炸。

曾经做空过瑞幸的雪湖资本,在2022年那份反转性的、重新支持瑞幸的做多报告中总结,瑞幸咖啡在产品策略上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坚决执行了咖啡饮料化。

瑞幸主打的咖啡产品通过奶盖、生椰浆等带甜味以及奶香的饮料去覆盖掉咖啡自带的酸跟苦味,让更多原本不喝咖啡的人也能接受咖啡饮料,从而打下了广阔的下沉市场。

雪湖的研究认为,咖啡成瘾性分为四个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70%咖啡消费者的成瘾性会提高一个等级,并且每次升级都会导致购买频率增加10%~20%。

很多人或许会说,他们点的奶茶已经三分糖、甚至不加糖了,难道还不行吗? 

对此,曾经测试过不少饮品的老爸评测,向20社解释,即使是不额外加糖的饮品,比如说鲜奶茶,也含有牛奶天然的乳糖;而部分奶茶品牌在调配奶基底的时候会加糖;最后,水果茶、鲜榨果汁的糖,则来自于水果自带的糖。 

还有消费者都很喜欢的奶茶小料,普遍都加糖制作。让消费者感到快乐,再结合软糯Q弹的口感,“不就吃完这一次还想吃下一次了吗”。 

也有一些品牌意识到了消费者对于糖的担忧,使用了对身体机能“作弊”的办法,那就是使用甜味剂和代糖。比如甜菊糖、木糖醇、山梨糖醇,还有元气森林率先大规模使用的赤藓糖醇等。根据《期货日报》,全球超过70%的代糖都是中国生产的,而且,我国在全球代糖已授权专利数量也是位列前茅。 

但是不是用甜味剂就健康了呢?老爸评测解释,非糖甜味剂虽然在热量上比传统添加糖低,但长期食用非糖甜味剂也会增加消费者对甜味的依赖性。 

无处不在的糖

饮料食品生产商,想尽办法地添加糖,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对于糖的热爱与生俱来,消费者虽然嘴上不承认,实际上加糖的东西才好卖。 

实验证明,无论多小的婴儿,都喜欢甜味。因为甜食能够通过口腔给大脑带来快感反应,这是由于甜味往往来自于易于消化吸收的糖类,被大脑认定为高密度的能量来源。

我们的祖先长期处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脑也通过长期训练让我们迷恋上了甜味食品,来获取能量、贮存脂肪。 以前糖在自然界是高度稀缺资源,祖先们实在没想到,我们现在能够这么衣食无忧。 

尤其进入现代社会,食品工业发展起来,我们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吃下了过量的糖。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天摄入9.1克糖,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人每天25克以内的建议。此外,居民摄入的糖仅占膳食总能量的1.9%,最高为3-6岁组,占总能量的3.4%,也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10%。

 但是,另一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每天吃下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