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千古奇冤洗不清!怕老婆的唐高宗李治,其實功業才干不亞于父祖
2024/04/17

中國兩千多年王朝史上的巔峰時代無過漢唐,但兩者的情況其實截然不同。漢初近80年對外之積弱簡直讓人瞠目結舌,漢高祖劉邦都入土了還差點讓匈奴人戴了綠帽子(冒頓單于調戲呂后)。可堂堂大漢在當時連這種奇恥大辱都必須忍下,還得獻上金帛女子賄賂匈奴使其不得南侵,遂使「和親」成為屈辱的代名詞(詳見 小議和親——何以漢唐時的尋常事,到了宋明就視若蛇蝎?)。不過自漢武帝劉徹橫空出世,漢軍自此橫掃天下,幾乎無敵,連最后滅國都滅得囂張無比——「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人被漢軍按在地上反復摩擦,只能逃竄西遷,就連留在漢地最后的殘渣余孽劉淵于(西)晉末起事時,都與有榮焉的自稱漢室繼承人,立國號為漢:

「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嶇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且可稱漢,追尊后主,以懷人望。」(《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

唐朝則與漢朝截然相反,人家是開局即巔峰——李淵、李世民、李治以及隔代的李隆基這幾位,無論擱在哪朝哪代都是難得一遇的明君雄主,結果不但都被唐朝趕上了,而且承繼關系上幾乎湊出一副「同花順」——這得是多麼逆天的運氣啊!所謂的盛唐,其實所指的也就是這幾位大神在位的那段時間。自安史之亂后,李唐國勢一日衰過一日,可是憑借幾位老祖宗打下的家底,還是硬生生的挺過了150多年才亡國,其牛叉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漢唐最牛之處就在于一開局就搞出了一大堆非常厲害的皇帝

如今我們多以漢人或唐人自居,卻沒見什麼人管自己叫晉人或是宋人什麼的,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漢唐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在于,兩漢延綿400多年、24帝,除了漢成帝和漢靈帝外,其余的皇帝品德或有優劣、能力或有強弱,但幾乎沒出過有名的昏暴之君。相比之下唐朝的皇帝就讓人有些無語了,且不提中唐以后那些不爭氣的,即便是初唐的那幾位明星皇帝,也有不少讓人詬病之處。

唐高祖李淵晚節不保;唐太宗李世民殺兄逼父;唐高祖李治是個妻管嚴,差點讓李唐三世而亡;唐玄宗李隆基就更不用說了,那簡直就是個天字號的大敗家子……

而這里邊最倒霉的家伙非李治莫屬——武則天以一介女子之身篡唐立周,在儒家看來簡直是如同世界末日一般。所以對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則天大帝的老公李治自然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于是可憐的李小九在史書中被塑造成了反面典型,不得不跟亡國之君周幽王相提并論:

「《小雅》曰:‘赫赫宗周,褒姒滅之。’此周幽王之詩也。是時,幽王雖亡,而太子宜臼立,是為平王。而詩人乃言滅之者,以為文、武之業于是蕩盡,東周雖在,不能復興矣。其曰滅者,甚疾之之辭也。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

以太宗之治,其遺德余烈在人者未遠,而幾于遂絕,其為惡豈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廢立之際,不能自決,卒用昏童。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嗚呼,父子夫婦之間,可謂難哉!可不慎哉?」(《新唐書·卷三·本紀第三》)

于是李小九從此被斗倒批臭,以至于人們只要提起這貨,首先想到的就是貓在一個大女人身后的猥瑣的小男人形象。

李治的名聲其實是被宋儒搞壞的,比如歐陽修和司馬光

其實歷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并不是這個樣子,相反他的功業即便說不上趕父超祖,也差之不遠。即便是在怕老婆這件事情上,他也是情有可原,而且根本沒有傳說中(尤其是某些影視劇)瞎扯得那麼夸張。

一場關于奪嫡的意外——老大和老二死掐,老三居然上位了。

如今有個梗,說是老大和老二掐架,最終掛掉的往往是老三和老四……這種事情確實不鮮見,卻也并非至理。畢竟這個世界很奇妙,什麼千奇百怪的事情都會發生。

隴西老李家生兒子的基因很強大,唐高祖李淵一口氣生了22個,唐太宗李世民生女兒比他老子厲害,生兒子就差了點,不過也有14個,其中李治排行第九。

不過在承繼大統的順序上李小九排位就高得多了——他可是長孫皇后所生的第三子,僅位列李承乾和李泰之后,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似乎叫他李小三更為合適。

在繼承皇位這個問題上,李世民生再多都沒用,只有長孫皇后所出的才有資格

不過哪怕李大帝生了100個兒子,能承繼大統的也只有一個,而且按照禮法此人定是皇長子李承乾無疑——事實上也是如此,武德九年李大帝剛當上皇帝就冊立皇長子李承乾為太子,而此時可憐的李小三還沒從娘胎里蹦出來呢。

所以李治這個嫡三子、皇九子哪怕再高貴,只要李承乾和李泰這兩座大山矗立在前,理論上承繼大統的可能性與皇十四子曹王李明沒有任何區別。

不過自從長孫皇后病逝之后,太子李承乾就開始作死。他不但偷納男寵、私引突厥群豎入宮,還對屢屢勸諫于他的老師懷恨在心,甚至派人行刺。

李承乾的倒行逆施,讓本就僅距太子之位一步之遙、而且備受李大帝寵愛的李泰產生了奪嫡的心思,于是兄弟二人開始了明爭暗斗。二人相爭的結果是李承乾愚蠢的打算起兵逼供,結果事敗被廢黜了太子之位。

李承乾完蛋了,李泰本可上位太子。結果這位李小四更蠢,居然在大功即將告成之際畫蛇添足的向自己的老爹許以「殺子傳弟」的承諾,結果這個小花招被諫議大夫褚遂良一眼識破:

「太子承乾既獲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許立為太子……上謂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懷云:臣今日始得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當為陛下殺之,傳位晉王。

人誰不愛其子,朕見其如此,甚憐之。’諫議大夫褚遂良曰:‘陛下言大失。愿審思,勿誤也!安有陛下萬歲后,魏王據天下,肯殺其愛子,傳位晉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乾為太子,復寵魏王,禮秩過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禍。前事不遠,足以為鑒。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晉王, 始得安全耳。’上流涕曰:‘我不能爾!’因起入宮。」(《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七·唐紀第十三》)

英明神武如李大帝,腦子肯定比褚遂良好使,只不過身在局中關心則亂而已。所以老褚這一瓢涼水潑過來,他立刻就清醒了。

可以說李治能上位褚遂良功不可沒,不過後來李治收拾起這位大恩人的時候壓根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李大帝教育子女極其失敗,堪稱一塌糊涂,但是對他們的溺愛卻始終不改。廢太子李承乾罪同謀逆,他都舍不得殺,寧可不要面子的向大臣們求情。如今清醒了,他便非常清楚了這樣一個現實:要是讓心狠手辣的四兒子當上了皇帝,他剩下的兒子還有好日子過?

所以他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承乾敗,太宗面加譴讓。承乾曰:‘臣貴為太子,更何所求?但為泰所圖,特與朝臣謀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為不軌之事。今若以泰為太子,所謂落其度內。’太宗因謂侍臣曰:‘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儲君之位可經求而得耳。 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舊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二十六》)

于是傻兮兮的蹲在一邊,興高采烈的看兩個哥哥死掐的吃瓜群眾李小三,就莫名其妙的被推上了太子之位,繼而在李大帝掛掉之后順利的當上了皇帝。

貞觀遺風下的明爭暗斗——蔫了吧唧的李治要是發了狠,可比他老子心黑手辣。

許多人瞧不起李治,是因為他老子李大帝實在是太狠了,千古一帝啊!古往今來多少皇帝,別說千古一帝了,號稱明君、雄主而且爭議不大的都寥寥無幾。